對西部特困地區貧困人口開展船員培訓工作,保證其順利完成學業走上船員工作崗位,讓內陸百姓有機會借助廣闊的藍色海洋實現“一人脫貧全家脫貧”,這是助力西部海員培養的“東西協作藍海扶貧計劃”的初心目標。
“東西協作藍海扶貧計劃”研討會在京召開。主辦方供圖
10月24日,一場由天津海事局主辦、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協辦的研討會在北京召開,討論研究這項“東西協作藍海扶貧計劃”工作方案。
“東西協作藍海扶貧計劃”面向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所涉及的陜西、甘肅、寧夏和青海四省以及貴州、云南等深度特困地區,依托交通運輸部支持延安革命老區建立的“西部海員培養基地”,實現職業技能教育培訓與就業脫貧的精準對接。
計劃中,幫扶對象主要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適齡青年及“兩后生”(初、高中畢業后未能繼續升學的學生),符合條件的農民工、退役軍人、下崗失業人員、新型職業農民和符合當地條件的其他相對貧困人口。
扶貧計劃將通過短期職業技能培訓和高職學歷教育相結合的方式,幫助學員順利完成學業。同時,計劃與航運企業建立就業保障機制,采取“訂單培養、校企合作”的方式,確保考試合格的學員100%就業。據方案介紹,在預期脫貧效果上,水手、機工船上正式任職后年收入將超過6萬元,三副、三管輪年收入接近10萬元。
到2020年,扶貧計劃預期對不少于200名幫扶對象進行水手、機工職務的船員專業技能培訓,協調相關省份教育部門對“西部海員培養基地”——延安職業技術學院航海類專業增加投放高考招生指標。
統計數據顯示,自2007年起,西部海員培養基地已累計培養海船船員1900余人,內河船員1400余人,合格畢業生就業率100%。